焦爐煙氣污染物排放的控制

  焦爐是冶金行業(yè)中造成大氣污染最嚴重的設(shè)備之一,。焦爐排放的污染物成分復雜,含有氮氧化物(NOx),、二氧化硫,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,、硫化氫,、氰化氫、殘氨,、酚以及煤塵,、焦油等。2012年6月27日發(fā)布的《煉焦化學工業(yè)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16171-2012),,第一次將焦爐排放的NOx列為我國焦化企業(yè)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指標,,并對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,要求所有企業(yè)自2015年1月1日起,,焦爐煙囪排放二氧化硫小于50mg/m3,,NOx小于500mg/m3(機焦),顆粒物小于50mg/m3,。

  目前,,對于新建的焦爐,煉焦工業(yè)污染物排放并非難以達標,。但是,,對運行了十幾年或者二十年,壽命已經(jīng)達到中后期的焦爐,,這將是嚴峻的考驗,。我國大多數(shù)焦爐,特別是采用焦爐煤氣加熱的焦爐,,煙囪排放的NOx一般高于500mg/m3,。焦化企業(yè)若要降低焦爐煙氣中NOx排放,在不采用末端治理的情況下,,應(yīng)該控制焦爐立火道溫度,,控制空氣過剩系數(shù),采用高爐煤氣或者混合煤氣加熱,,能使焦爐煙氣排放達標,。此外,還要加強對焦爐的日常維護管理,,減少爐體串漏,,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燃料型氮氧化物生成和二氧化硫排放。

  焦爐煙氣氮氧化物的形成機理

  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形成機理可分3種:一是由大氣中的氮在高溫下形成的溫度熱力型NOx,;二是在低溫火焰中,,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而生成的瞬時型NOx,;三是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燃料型NOx。

  一般情況下,,焦爐主要利用焦爐煤氣,、高爐煤氣或者二者的混合煤氣來做熱源對煤炭進行干餾。如果單獨采用焦爐煤氣加熱,,由于其可燃成分濃度高,、燃燒速度快、火焰短而亮,、燃燒時火焰局部溫度高,、提供一定熱量所需煤氣量少、加熱系統(tǒng)阻力小,、煉焦耗熱量低,,產(chǎn)生的熱力型NOx比高爐煤氣多。同時,,由于焦爐煤氣中含有未處理干凈的焦油,、萘,除易堵塞管道外,,還會產(chǎn)生燃料型NOx,,這使得只采用焦爐煤氣做熱源的焦爐所生成的NOx一般都高于500mg/m3。

  高爐煤氣不可燃燒成分約占70%,,故熱值低,、提供一定的熱量所需煤氣多、燃燒速度慢,、火焰長,、高向加熱均勻性好。若單獨采用高爐煤氣,,則基本不產(chǎn)生燃料型NOx,。因此,在相同條件下,,采用焦爐煤氣加熱比采用高爐煤氣加熱所產(chǎn)生的NOx要多,。但是,高爐煤氣必須預熱至1000℃以上,,才能滿足燃燒室溫度要求,,且廢氣量較多、耗熱量高,、加熱系統(tǒng)阻力大,。為使高爐煤氣加熱順利,鋼鐵企業(yè)常采用焦爐煤氣與高爐煤氣的混合煤氣(焦爐煤氣含量為2%~5%),。 據(jù)了解,,當焦爐加熱立火道溫度在1300℃~1350℃、溫差為±10℃時,,NOx生成量在±30mg/m3波動,。燃燒溫度對溫度熱力型NOx生成有決定性作用,當燃燒溫度高于1600℃時,,NOx生成量按指數(shù)規(guī)律迅速增加,。可見,,焦爐煙氣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溫度熱力型,。

  焦爐煙氣氮氧化物的控制

  燃燒廢氣的NOx排放控制技術(shù)可分為兩類:第一類是在燃燒過程中抑制NOx生成的技術(shù),第二類是燃燒后終端治理,。

  終端治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SCR脫硝法,,但處理成本高昂,企業(yè)難以承受,。該方法對使用純焦爐煤氣做熱源的煉焦企業(yè)有一定的運行空間,。但是目前,SCR脫硝法最成熟的工藝主要應(yīng)用在電廠煙氣脫硝,,其所需催化劑活性區(qū)間一般在300℃以上,,比焦爐煙囪排放的煙氣溫度要高,如果焦爐煙氣要采用SCR脫硝法,,需要催化劑活性區(qū)間小于250℃,。

  對于使用高爐煤氣或混合煤氣做熱源的煉焦企業(yè),采用合理的燃燒過程中控制NOx技術(shù)基本能達到國家標準,,并不需要采用末端治理技術(shù),。其中,廢氣循環(huán),、分段加熱,、控制實際燃燒溫度以及將它們相結(jié)合的復合技術(shù)等都是能降低燃燒廢氣中NOx含量的有效措施。

  廢氣循環(huán),。廢氣循環(huán)是目前使用較多的低NOx燃燒技術(shù),。該技術(shù)是在空氣預熱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溫煙氣直接送入爐膛,或者摻入一次風或二次風中,。因煙氣的吸熱和對氧氣的稀釋作用會降低燃燒速度和爐內(nèi)溫度,,從而抑制了熱力型NOx的生成。

  立火道采用廢氣循環(huán)可以降低煤氣中可燃成分和空氣中氧的濃度,,并加快氣流速度,,從而拉長火焰,這有利于焦餅上下加熱均勻,、改善焦炭質(zhì)量,、縮短結(jié)焦時間,、增加產(chǎn)量并降低耗熱量。廢氣循環(huán)法適用于含氮量低的燃料,,降氮效果最高達25%,。經(jīng)驗表明,煙氣再循環(huán)量一般控制在10%~20%,,若超過30%,,燃燒效率則會降低。

  分段加熱,。該技術(shù)一般是只用空氣分段,,或空氣和貧煤氣分段供給加熱。采用分段加熱的一般都是7米以上焦爐,,由于焦爐較大,,分段加熱可以使焦爐受熱更均勻。

  控制實際燃燒溫度,。焦爐使用高爐煤氣或混合煤氣加熱,,燃燒過程中所生成的主要是溫度熱力型NOx。當空氣過剩系數(shù)α=1.1,,空氣預熱到1100℃時,,高爐煤氣理論燃燒溫度為2150℃,實際燃燒溫度比測定的火道溫度相差200℃左右,,燃燒溫度稍有衰減,,實際燃燒溫度介于理論燃燒溫度和測定火道溫度之間,這就為NOx的生成提供了適宜的高溫環(huán)境,。

  一般情況下,,可通過降低火道溫度、改變焦爐煤氣組分,、降低空氣過剩系數(shù),、優(yōu)化焦爐熱工制度來降低燃燒溫度。但是,,降低火道溫度在一定條件下無法改變,,焦爐煤氣組分一般無法改變,而降低空氣過剩系數(shù)和優(yōu)化焦爐熱工制度可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不斷調(diào)整,,因此,,這兩點特別是控制空氣過剩系數(shù)可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做到。

  廢氣循環(huán)與分段加熱技術(shù)是在設(shè)計焦爐時就已經(jīng)設(shè)計完成,。對于運行多年的焦爐,,爐體結(jié)構(gòu)、加熱方式等條件已固定,。目前運行的焦爐大多有廢氣循環(huán)的功能,,而分段加熱技術(shù)一般在7米以上大型焦爐才有應(yīng)用,,中小型焦爐基本沒有。而通過控制實際燃燒溫度減少溫度熱力型NOx對于任何類型的焦爐都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,。

  對于減少燃料型NOx,,主要是采用高爐煤氣做熱源。在采用混合煤氣時,,應(yīng)減少焦爐煤氣的摻混比例,。此外,,爐體串漏的荒煤氣中含氮化合物,,是焦爐煙氣中燃料型NOx的主要來源之一,因此,,控制爐體串漏的荒煤氣也十分必要,。

  焦爐煙氣二氧化硫的控制

  焦爐煙氣中SO2來源于焦爐加熱用煤氣中H2S和有機硫的燃燒,以及焦爐爐體串漏的荒煤氣進入燃燒系統(tǒng)后,,其所含的全硫化物的燃燒,。

  SO2的排放量取決于加熱煤氣的種類,當使用高爐煤氣加熱時,,因高爐煤氣含硫量低,,所以廢氣中SO2含量不高。如果使用焦爐煤氣,,那么焦爐煤氣中含有一定量的H2S以及有機硫,,最后會變成SO2排放。有資料顯示,,焦爐煤氣在脫硫以后,,其中H2S的含量仍有20mg/m3~800mg/m3。而焦爐荒煤氣中有機硫總質(zhì)量濃度為500mg/m3~900mg/m3,,其中含硫質(zhì)量濃度為300mg/m3~600mg/m3,。在焦爐煤氣凈化過程中,幾乎所有工序都有脫除有機硫化物的作用,,且工藝過程條件越適合有機硫化物的脫除,,其脫除率也越高。

  焦爐爐體串漏導致荒煤氣中的硫化物從炭化室經(jīng)爐墻縫隙串漏至燃燒室,,并燃燒生成SO2,,使得焦爐煙囪廢氣中SO2濃度升高?;拿簹夂蚧铮ㄒ訦2S為主)總質(zhì)量濃度一般為6500mg/m3~10000mg/m3,,是凈化后煤氣中硫含量的15~25倍。由于混合煤氣中焦爐煤氣比例較低,,此時的SO2主要來源于爐體串漏的荒煤氣,,特別是運行壽命到達中后期的焦爐,,爐體串漏處較多,會導致煙氣中SO2的含量較高,。因此,,加強焦爐日常維護,減少爐體串漏是減少SO2排放的主要措施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