軋鋼過程中原料加熱的目的及須知

  加熱目的

  (1)提高塑性
  (2)改善金屬內(nèi)部組織性能,,如偏析經(jīng)加熱可減輕或消除為達到上述目的,,加熱溫度盡量高一些,但是過高或加熱方法不對,,都會造成加熱缺陷,,影響剛才質(zhì)量,,甚至造成廢品。

  加熱缺陷有

  (1)過熱:加熱溫度偏高,,加熱時間偏長,,使晶粒長大,晶粒間結(jié)合力減弱,,機械性能變壞
  (2)過燒:在過熱基礎(chǔ)上,,繼續(xù)使加熱溫度過高,晶粒邊界發(fā)生氧化或熔化,,軋制時發(fā)生碎裂(報廢)
  (3)脫C:原料表面層所含碳被氧化而減少,,使鋼材表面硬度降低,許多合金鋼及低合金鋼不允許脫碳
  (4)氧化鐵皮,;金屬表面層的氧化膜,,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,爐內(nèi)的氧化氣氛越強,,則生成的氧化鐵皮越多,,造成金屬燒損,,引起鋼材表面缺陷,(麻點,,鐵皮等)
  (5)加熱不均:沿坯斷面或長度各處的溫度不同,,軋制時發(fā)生歪扭,彎曲和內(nèi)拉裂

  坯料在加熱時為防止出現(xiàn)加熱缺陷,,以能夠加熱出合格的坯料,,要注意以下問題:

  (1)正確確定加熱速度

  加熱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(nèi),鋼坯表面聲高的溫度,。

  確定鋼的加熱速度,,考慮鋼的塑性,導熱性,,斷面尺寸大小 ,。

  對合金鋼和高碳鋼:在500~600℃塑性導熱性差,開始加熱速度過快,,表層和中心溫差過大,,造成很大的熱應力而開裂,對導熱性,、塑性差的鋼種,,在600~650℃以下要緩慢加快,加熱到700℃以上溫度時鋼塑性已轉(zhuǎn)好,,內(nèi)外溫差減小,,可盡可能快的速度加熱。

  對普碳鋼:起塑性和導熱性能好,,可快速加熱,,以提高生產(chǎn)能力,可防止氧化,,脫C,,過熱等。

  對于小斷面料可快加熱,,對于大斷面料,,要降低加熱速度,防止溫差過大,。

  (2)合理確定加熱時間

  加熱時間的長短影響到質(zhì)量和產(chǎn)量 ,。